
2025年10月24日,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原党委书记、社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赵剑英应邀来学院,为学院2025级硕士生作题为《如何撰写理论研究文章——以学习研究阐释习近平文化思想为例谈几点心得体会》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学院袁银传教授主持。
赵剑英教授首先强调了熟读原著在理论研究中的基础性作用。他指出,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原著,是把握科学思想方法体系的关键。他特别提及习近平总书记对《〈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共产党宣言》等经典文本的深入研读和阐发,并鼓励学生系统学习《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习近平著作选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等重要文献,从整体上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体系结构与理论内涵。

在整体把握理论体系的基础上,赵剑英教授进一步提出要突出研究阐释原创性标识性概念。他强调,概念是理论建构的“基石”,任何一种体系化学理化的理论,本质上都是一种逻辑化的概念系统。在文化思想研究方面应重点关注“两个结合”“文化主体性”“新的文化生命体”“文化自信”“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等核心概念,深入挖掘其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赵剑英教授还特别阐述了坚持大历史观与历史思维的重要性。他指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大历史观”是对唯物史观的继承与发展,研究者应具备贯通古今、融汇中西的视野,从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纵深中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根基与历史逻辑。他强调,理论研究必须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才能具备真正的思想深度。
在谈到问题导向时,赵剑英教授指出,习近平文化思想中的新观点、新论断均源于对现实问题的深刻洞察。他鼓励同学们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
学风,关注如网络空间安全、学术出版国际化等现实议题,提出要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要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推动理论创新。

最后,赵剑英教授从编辑视角出发,对理论文章的写作规范提出具体要求。他强调文章应力求观点鲜明、逻辑清晰、层次分明、语言简洁,并追求“激情的理性”与“理性的激情”相结合的最高表达境界,使理论文章兼具思想力量与文采魅力。
报告结束后,袁银传教授进行点评,认为赵剑英教授的学术报告既有理论的高度,又有历史的深度,还有现实的向度。赵教授强调理论研究需要扎根原著、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整体性、贯穿历史思维,做到史论结合、注重理论与实际结合,坚持问题导向,这对于我们研究生进行理论研究、写好理论文章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报告会期间,学校党委常务副书记沈壮海教授、学院院长罗永宽教授会见了赵剑英教授,并且就学院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图书出版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据悉,赵剑英是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原党委书记、社长,二级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获第十三届韬奋出版奖,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出版人物奖。著有《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时代的哲学回声》等著作。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等报刊上发表论文和文章百余篇,代表作有《论中华文化主体性的历史发展逻辑》《现代性与近代以来中国人的文化认同危机及重构》等。策划出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丛书》《当代中国学者代表作文库》《当代中国学术思想史丛书》《理解中国丛书》《简明历史读本系列》《中社智库》等多套大型丛书和单本图书,多次获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中国好书奖、全国优秀通俗理论读物奖等。
(龚林远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