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上午,成人直播
“小马训练营”第九期——“如何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在学院326成功举办。华中科技大学成人直播
董慧教授应邀作“锚定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志业坐标’——在时代困惑与思想对话中寻路”专题讲座。成人直播
杨礼银、周金华、温权、李高荣、安迪、郭延超等30余位师生参加了此次活动。

讲座伊始,董慧教授以学科的使命与个人的志业为切入点,提出“我们为什么在这里相遇”这一深刻问题。她指出,当代研究者正站在一个连接马克思主义伟大传统与现代世界变革的宏大思想交汇点上。这个交汇点一方面延续着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体系,另一方面直面全球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人类文明的未来发展。选择这条研究道路的学者们,普遍面临着一些共同的困惑:如何从浩如烟海的理论资源中入手,如何在价值冲突中保持清醒,以及如何将理论研究与中国现实相对接。
针对如何构建研究者的志业坐标,董慧教授提出了一个包含“方法轴”、“立场轴”、“目的轴”的三维立体框架。第一个维度是方法轴,强调夯实基础研究方法,筑牢价值根基。她指出研究方法的核心在于专业性与文本性,需要回到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源头,恪守学术规范深耕思想谱系,掌握文本学、思想史和概念史等多种研究方法,避免碎片化解读。第二个维度是立场轴,关乎为什么研究的根本问题。董慧教授强调必须坚守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这是研究的灵魂所在,需要在融合多元思想的同时保持主体性和立场性。第三个维度是目的轴,解答为谁研究这一终极问题。她指出研究的最终归宿在于关切中国现实,需要强化问题意识,对中国实践中的重大问题进行创造性转化,使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真正服务于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
在互动交流环节,董慧教授与在座的老师和同学们就“如何学习国外马克思主义”“如何探究国外马克思主义”以及“如何运用国外马克思主义”进行了深入交流。李高荣老师强调了深耕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与学术积累的重要性,在学术研究过程中要避免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周金华老师提出学术研究要与人生规划紧密相连,强调将研究方法自觉扎根于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现实需求;温权老师进一步呼吁要回归经典与方法论研究的价值,并强调扎实的哲学功底与外语能力的关键作用;安迪老师鼓励同学们以兴趣为导向、以语言为基础,专注深入且不急于求成的学习态度;郭延超老师则建议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要有问题意识。
讲座最后,杨礼银教授为讲座做总结发言。她表示,整场讲座内涵深刻、视野宏阔,既有对经典理论的深度解读,又有对现实问题的敏锐洞察,既提供了方法论指导,又蕴含着深切的人文关怀,为青年学者如何定位学术生涯、坚定研究志业提供了富有启发性的思想地图。她强调,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要以问题意识为起点,从广泛阅读聚焦至专业领域,通过深耕原著与思想史确立学术坐标,只有在厚基础、宽视野的基础上才能走深走实走远,同时要着力推动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现实相结合,以“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为宗旨,使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为观照中国实践的镜鉴。
(图文:张帆 徐舒怡)